2016年8月2日,由国家旅游局主办的“大家定的公约大家来遵守”中国公民文明旅游公约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面向社会广泛征集的“中国公民文明旅游公约”正式发布。为做好新版公约的宣传推广,国家旅游局将通过报纸杂志、微信微博、机场广告等进行全方位立体传播,积极引导大家熟记践行,在全社会再掀文明旅游热潮。
新版文明旅游公约内容
“重安全,讲礼仪;不喧哗,杜陋习;守良俗,明事理;爱环境,护古迹;文明行,最得体。”这10句30字短语,即为此次发布的中国公民文明旅游公约。
结合《旅游法》,对文明旅游的法律分析。
1、《旅游法》对文明旅游的规定。
旅游业原本是一项绿色产业,但由于部分游客的不道德和不文明行为,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不仅破坏生态环境,毁坏文物古迹,甚至伤害民族情感,影响国家和民族的形象。为此国家把文明旅游写进《旅游法》。
根据《旅游法》第十三条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因此,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应当履行文明旅游的义务。
2、《旅游法》对不文明旅游行为法律责任的规定。
旅游中常见的不文明旅游行为有:1、在景点随意涂画、刻字甚至损毁文物;2、在机场、航班上大吵大闹甚至使用暴力;3、在公共场合吸烟不听劝阻......。
根据《旅游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旅游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旅行社可以解除合同:……(三)从事违法或者违反社会公德的活动的;(四)从事严重影响其他旅游者权益的活动,且不听劝阻、不能制止的;……。此规定为旅行社的法定解除权,前面所述3项不文明旅游行为明显符合《旅游法》第六十六条第(三)、(四)项规定,对此,旅行社可依法行使法定解除权,向旅游者提出解除旅游合同。旅行社依法解除合同的,应当在扣除必要的费用后,将余款退还旅游者;给旅行社造成损失的,旅游者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同时,根据《旅游法》第五十五条规定,旅游经营者发现旅游者从事违法活动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旅游主管部门报告;若是境外旅游的,旅游经营者还应当及时向我国驻外机构报告。
此外,在景点随意涂画、刻字甚至损毁文物的,可能触犯故意损毁文物罪,或过失损毁文物罪,或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等刑事犯罪;在机场、航班上大吵大闹甚至使用暴力的,可能对受害人构成侵权甚至触犯故意伤害罪或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等刑事犯罪;在公共场合吸烟不听劝阻的,如在深圳地区,将违反《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应处以相应罚款。
对文明旅游的建议。
文明旅游理念需全民普及与倡导,旅游者文明旅游行为对于文明旅游理念的实施起着关键性作用,除了旅游者需要提高自身文明素质以外,还需要社会各界的一起努力,共同营造文明旅游的良好风尚,故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对于旅行社而言。旅行社在组团出游之前,应对游客进行文明旅游提示,告知旅游目的地的风俗习惯、礼仪规范,必要时签订“文明旅游承诺书”。在旅游活动中,导游、领队要及时提醒游客文明旅游,制止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2、对旅游景区而言。旅游景区可设置引人注目的标语牌、宣传画,旅游景点在印制门票和地图上加印提醒游客文明旅游的语句,使旅游文明行为潜移默化,深入人心。
3、对旅游主管部门而言。应加强监督管理,落实“旅游者黑名单制度”,对一些造成广泛社会影响的、具有典型代表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曝光,将相关旅游者拉入黑名单,并在旅游局官网进行公示。还可设立不文明旅游举报热线和信箱,鼓励个人和单位对不文明旅游行为进行举报,情况属实的,给予奖励。
【作者:黄婉琳:法学学士,具备扎实的法律功底,在诉讼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办案经验。
擅长: 以办理民商事案件为主,擅长婚姻家庭、合同纠纷、债权债务(担保)、人身损害、交通事故、专利侵权等案件的代理,具有良好的分析判断能力和独立办案能力。自从事法律职业以来恪尽职守,在办案过程中秉承及时、专业、高效的服务宗旨,最大限度地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